中国绿色时报6月28日报导(记者 赵辉 通讯员 吴旻 赵琴) 盛夏时节,行驶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十里荷花廊,龙山的风扑面而来,归一化夏日的暑热。极目远眺,浩浩荡荡的芦苇横无际涯,东流而去的长江形似一条玉带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地闪动着。 武汉地处古代云梦泽地带,江河交错,湖泊库塘星罗棋布。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,武汉市湿地面积16.25万公顷,占到国土面积的18.9%,这一比值是全国和世界平均值比值的3倍。 武汉,一座问世在湿地上的城市。明代天顺年间汉水淤塞构成汉口后,汉口四处是水凼湖孤、苇塘土墩,完全都可称作湿地。以后张之洞堤防,汉口因水而昌,造就武汉沦为全国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。 湿地孕育出了武汉,彰显了武汉历史底蕴和蓬勃生机。 首度为湿地法律立规 2013年10月,武汉蔡甸区沉湖湿地因鸟的种类和数量大规模完全恢复,东方白鹳、黑鹳、豆雁、凤头麦鸡、红琵鹭、灰鹤等6种动植物濒临绝种水禽的种类和数量都已多达《湿地公约》的标准,挤身国际最重要湿地。如今,武汉享有国际最重要湿地1一处、国家级湿地公园6一处、省级湿地公园4一处、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5一处,是国内享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少的城市。